品牌新中国丨汽水记忆ldquo北冰洋
翻阅新中国70年的商业历史
讲述国人记忆里的品牌故事
经济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呈现
《品牌新中国》
汽水记忆——“北冰洋”点击收听:“北冰洋”汽水(图片来源:ICphoto)
请画下你们最喜欢的东西……“北冰洋”
仰着脑袋的北极熊、玻璃瓶金属盖儿、呲呲地气泡响……对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北京”来说,“北冰洋”汽水是他们童年唯一的“带色儿”饮料。凉凉的冰碴和新鲜的桔子味,曾经伴随着北京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惬意的夏天。
就喝‘北冰洋’,我儿子小时候就喝。
“北冰洋”的前身,要追溯到年的北平制冰厂。年收归国有,一年后,“雪山白熊”商标图案问世。年,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成立,这个品牌迎来了它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演员李嘉存:
避暑吃什么?‘北冰洋’。天儿还没凉呢,就想起“北冰洋”了。
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开始和百事可乐合资。遗憾的是,外资并没有给老字号带来活力。“北冰洋”老职工毕祥均:
全国的饮料,像非常可乐,天天可乐……都被压制下去了,都不行。主打的,北京市面上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80年代“北冰洋”食品公司的生产线和工人
年,中方与百事可乐几经艰难谈判,最终要回了品牌经营权。“北冰洋”终于回归了。这让很多老员工兴奋不已。
知道‘北冰洋’要恢复生产,大家都特别兴奋。一个九十几岁的老技师说:‘你们要什么?我现在手里还有五六十年代的配方,我自己做的工艺记录。’
年,食品行业老字号“义利”开始托管“北冰洋”品牌。而寻找“老北冰洋”的任务,落在了李奇身上。李奇,19岁开始进入义利面包厂,现在是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如何找到“老北冰洋”与现代消费者的契合点,李奇一直在探索。
我们实际操作这个产品如履薄冰,毕竟‘北冰洋’品牌淡出市场近十年了,能不能满足这种怀念和热情的期盼。回归要面对的是现在的消费者,既要尊重历史,同时必须要升华,调配组合反反复复接近百次。
李奇和他的团队在档案资料中获得了“老秘方”,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配方的研发。经过参考试喝者意见,在“保留原来口感和气体释放的持久性”基础上,他们加大了果汁的含量,完全弃用了糖精等。
天然桔子的成分,比历史配方中提高了30%—40%,我们有理由管它叫‘果汁型充气饮料’。现在这个口味、天然成分的程度都优于历史。年以后,我们在对市场的摸底调研中发现,唯独玻璃瓶让产品的口味能够达到最佳状态,找好这个点,我们最后还是决定用玻璃瓶。玻璃瓶的瓶型,我们也重新设计了。两侧设计成‘橘皮’,拿到手里有摩擦的感觉,也不至于那么滑。盲文的大致意思是‘小心瓶口割伤’。饮料瓶上设计盲文,我们是第一家。
“北冰洋”汽水玻璃瓶身上的盲文设计
在李奇的眼中,品牌不能靠孤品支撑,产品丰满起来才能立得住。于是,一些与时俱进的“北冰洋”产品新口味也面世了。汽水除了传统的桔汁,还出新了枇杷汁和杨梅汁,也有便携的易拉罐装。冷食产品也丰富了,除了重出的奶油双棒、小豆冰棍,也有水果冰新产品等等。“北冰洋”正在努力改变,正在设计更符合未来的市场定位。对此,李奇充满了信心。
老情怀是‘北冰洋’很好的一个敲门砖。历史的东西传承一定要扬弃,绝对不能照抄照搬。我们追求我们的梦想,是要成就这个品牌,不能让它有遗憾。‘北冰洋’不仅仅是地方品牌,我们力求把它变成一个全国性品牌。未来,‘北冰洋’会有未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呈现
《品牌新中国》
央广经济之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