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研究第四辑后附稿约

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探索极地民族志景观

发现高寒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北冰洋研究》由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办,是国内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关于北冰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集刊。本集刊依托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要刊发北冰洋国家或地区的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性文章,同时译介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价值重大;同时,本集刊也能够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北极事务提供文化层面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冰洋研究第四辑

主编:曲枫

副主编:迈克尔·克努佩尔

执行主编:苏杭

主办: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

摄影:曲枫

文化生态与地方性知识:萨满主义的本体论模式

曲枫

“人类世”(Anthropocene)概念的横空出世使人们猛然意识到人类生命已处于人类史上,甚至是地球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中。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正经历着一个地球史上从未有过的时期。年,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专门设立了“人类世工作小组”(TheAnthropoceneWorkingGroup)。经过10年的研究论证,人类世工作小组中的20多位科学家于年5月投票通过,将人类世确立为地球史中的一个地质单位,时间起点为20世纪中期。这意味着1万2千年前开始的全新世或将永远成为历史,人类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彻底改变了环境和自然。然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来说,人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地质时代的结束,更意味着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传统历史哲学的终结。历史的过去与自然的过去不再是截然分开的二元关系,而是合而为一的整体性关系。历史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而是自然史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可以确认人类可以是一种地质力量,那么,对历史的考察则必须采用有深度的地理时间视角,而非人类时间视角。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类世概念有着丰厚的社会理论背景。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即是人类学领域中日益兴盛的本体论转向思潮。对科学主义的反思、对现代性的质疑使人们意识到主导人类观念达数个世纪之久的人类中心主义已将人类推至一个危险边缘,不仅祸及地球家园和其他物种,也危及人类生命自身。当我们为始于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所带来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飞速增加而忧心如焚的时候,我们未曾深度觉察的是,人类又进入到另一个更不确定的、暗含更大危机的智能化时代。

摄影:曲枫

徐新建先生根据生存资料的获取方式及经济形态将人类史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是采集-狩猎期,人类从自然中直接获取食物与其他所需,人类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基本平衡的关系。第二期是游牧-农耕期,森林被改造为农场与牧场,栽培、养殖技术主导了经济形态,地貌大为改观。第三期为工业时期,工业兴起,食品生产对农药与化肥形成了严重依赖,地球上的生物链遭遇前所未有的破坏。第四期是转基因食品与人工智能期。转基因技术与电子技术彻底改变了有机食品的生产模式,人类自身的生物系统面临着吉凶莫测的改变。自第三期开始,人类开始充当地球终结者的角色,资源被消耗殆尽,环境被肆意破坏,生态危机使人类作为物种走向了否定自身的道路。徐新建因此建议,人类摆脱异化的关键因素是向第一期“原住民”知识体系回归,从而与地球达成和解,如此才可能实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救赎(徐新建)。

本体论转向思潮揭示了启蒙时代以来以笛卡尔主客观二元论为基础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危险性,并极力推崇环境、自然的主体性地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体论转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BrunoLatour)认为,世界是由人与非人行动者(actors)共同组成的,人与非人均具有主体性,并组成了互相关联的行动者网络。因而,主体与客体的根本界限从未存在,生态危机并非环境的危机,而是人类现代性与科学的危机。只有使用以行动者网络为特征的“非现代性”来取代以社会与自然二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性,用非现代性而不是现代性来重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才可以摆脱人类的生存困境(钟晓琳、洪晓南)。本体论转向理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西亚巴逊、北美北极地区、西伯利亚等地原住民的知识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即人类学家长期以来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