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收购百草味,百事能否从北冰洋的教训
疫情还未平复,百事就率先在中国完成一笔巨额收购。
昨日晚间,百事公司(NASDAQ:PEP)在一份通报中宣布,与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SZ)达成最终协议,以7.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0亿元)收购旗下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即我们最熟悉的零食品牌之一——百草味。
图片来源:食经济制作回想起四年前,好想你斥资9.6亿元,以现金+发行股份的方式全资收购百草味,百草味也借此成为国内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互联网休闲零食品牌。
四年后,好想你转手将百草味出售给百事,网友称:赚了40亿,好想你才是这场收购的最大赢家?好想你董事长石聚彬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饮料和休闲食品公司,百事公司深耕中国多年,拥有强大的渠道和创新能力,相信百事公司将带领百草味实现进一步增长,而未来,好想你仍将聚焦红枣主业。
双百联手,1+12?
对于此次收购,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柯睿楠表示:“百草味丰富的产品品类、轻资产和聚焦电商的模式与我们中国的现有业务高度互补。”“同时,也能通过百草味本土品牌的特色为百事带来多元化的产品组合,适合于线上线下多渠道分销。此外,我们期待借助百草味的品牌创新和消费者洞察能力推动百事公司其他主要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图片来源:微博用户电商观察报拓展多元化品类发展,是百事必须要走的路径。近几年,消费者减少了对碳酸饮料的购买频率,健康的饮食更多地被提及与重视。百事其实也不断在摸索,在印度和南非都拓展了零食市场;在近两年,百事更是在健康零食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如在年,就收购了烘焙果蔬脆片制造商BareSnacks。百草味创建于年,年开始发力线上,入驻了天猫、京东商城、拍拍网、1号店、当当网、苏宁易购、亚马逊、唯品会等各大主流的电商平台,并成为平台食品类目核心商户。因此,百草味直营终端消费者的能力,也将会助力百事实现线上市场的增长。图片来源:百草味旗舰店在产品线上,百草味目前系列产品包括坚果、果干、肉类、海鲜等多个SKU,对百事来讲,这为其在中国布局健康零食市场提供了丰富产品资源,再加上百草味是集加工、贸易、仓储、物流、新零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这也为百事后续操作解决了不少问题。此次双百联手,线上线下的融合,单就市场布局这方面来讲,也许会发挥1+12的效果。背靠大树是否好乘凉?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跨国企业收购国产品牌屡见不鲜,从90年代百事收购北冰洋,到11年雀巢收购徐福记和银鹭,年好时入主上市失败的金丝猴,再到啤酒类的朝日收购青岛最后转手交给复星。虽然也有百威哈尔滨啤酒和喜力华润的天作之和,但是外资收购后的水土不服,如何解决?国产品牌背靠大树是否真的就好乘凉呢?
百事是在收购国产品牌最早跌坑的。早在年,风靡一时的北冰洋和百事可乐合资,百事借此陆续将旗下诸多碳酸饮料迅速打入了中国市场,但北冰洋却遭到雪藏,直至停产。
图片来源:北冰洋食品旗舰店年,百事-北冰洋公司应长期亏损等原因被注销,直到年,中方和百事公司多番交涉,要求收回北冰洋,最终,这场谈判以“4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为条件,使得北冰洋品牌经营权再次回到国人手中。年,北冰洋汽水主打情怀营销,让更多消费者体会儿时的味道,销量也随之突破8亿元人民币,成绩也为人侧目。
年,食品巨头雀巢并购了我国八宝粥企业银鹭。但自从银鹭和雀巢联姻后,银鹭的业绩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当然这也不难理解,银鹭自身创新能力不足,除了花生牛奶和粥类产品两大王牌产品,再无大单品胜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品大幅争夺其市场份额,导致银鹭发展露出疲态,资金上也严重匮乏。
年,雀巢为了挽回银鹭的颓势,收购了银鹭剩余的20%股权。但是面对娃哈哈,康师傅,以及其他闽系食品企业的围剿,雀巢对银鹭的改造成效可谓微乎其微。线上战略的失败也意味着,银鹭的产品线失守。虽然雀巢注入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咖啡试图挽救,但是也抵不过其他方面的亏损。
图片来源:银鹭旗舰店
前不久,雀巢公布了年年报,在提及到银鹭业务时,雀巢指出,去年下半年银鹭业务表现不如预期,为业绩带来了压力,更是在去年10月份,传出了雀巢要卖掉银鹭的消息……尽管目前雀巢还未放弃银鹭,但银鹭的日子显然也不太好过。
当然也有并购后,转型发展很成功的案例。
AB集团是全球第一大啤酒厂,在年以55.8亿港元的高价,将哈尔滨啤酒集团私有化,到了年,哈尔滨啤酒纳入比利时百威英博旗下,凭借着纯正清爽的口感,以及百威目前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哈尔滨啤酒目前仍占据着市场较大的份额,活得也是风生水起。
图片来源:哈尔滨啤酒旗舰店这笔收购不仅保证了百威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定位,也打开了其在中国的渠道,当即获得39%的增长,而哈尔滨啤酒也因为产业升级获得了11%的增长。-年哈尔滨啤酒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6%,成为中国啤酒品牌中增长最快的。
自此也打开了百威在中国买买买的节奏,百威给予各个品牌优势技术以及通过收购来了解地方市场,再打开渠道的做法,获得了酒友们的支持,正是这一模式使得百威在亚太地区快速增长仅次于华润成为中国第二大啤酒制造商。
国产品牌频被收购的背后
很多人都说,如果自身企业发展得很不错,谁愿意会被外资企业收购呢?也许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也许是内部运转出现了难题……那换个角度来想,外资快消巨头收购国产品牌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呢?1、毫无疑问,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是个巨大的市场。很多国产品牌从无到有的建立,都是中国快消行业急速发展的缩影,例如娃哈哈、旺旺等品牌,都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变迁。但中国的市场仍有很多空白,尤其在消费能力日益上涨的今天,外资巨头收购国产品牌,能扩大其市场份额,获得更多收益。2、成熟品牌的完整销售网络。从很多被收购的案例分析来看,被收购的大多数都是国内知名的成熟品牌,这些品牌发展经过市场的沉淀都具有了自己完善的经销体系,而被收购后,这些渠道都是现成的,为外资打入中国市场、再磨合市场,节省了很多成本。图片来源:金丝猴食品旗舰店例如,银鹭被收购前,在中国拥有万个零售终端,被收购后,原有的经销网络也被用于其他产品的销售;好时收购金丝猴也是看中了金丝猴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利用成熟品牌完整的销售网络,是谋求更快发展的手段之一。3、整合资源,为多元化发展铺路。外资巨头从来也不是靠一个单品就能叱咤市场的,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谋求多元化发展是必经之路,国产品牌的单品优势,可以帮助外资巨头多元化触角伸得更远更广。因此,话说回来,双百的这次合作,无论是百事谋求多元化布局,还是百草味为了加速发展,这或许是双方目前认为的最佳选择。并购后,百事、百草味下一步怎么走?我国休闲零食市场会迎来哪些变化?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区畅所欲言~本文由是经济编辑根据创业邦、中国新闻网、时间财经、投中网、蓝狙网等信息综合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您第一时间联系小编作删除处理!如若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开白~特别推荐:食品商务网抗“疫”公益展
年初,源自武汉的“不明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国人民面临着一场紧张的抗“疫”大战。与此同时,疫情也让中国企业面临承受巨大压力。受疫情影响,包括全国糖酒会、FIC在内的线下展会无法如期举办,一系列招商、选品、技术交流等商业活动也发布了延期通知。作为一个服务食品行业17年的老牌B2B信息平台,食品商务网深知中国食品企业此时的不易。面对疫情,企业工厂的运转不能停、员工生活还是得继续。为减少疫情对食品产业的影响,食品商务网凭借自身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特发起“21food线上展”公益展览项目,通过线上展会的形式,帮助食品企业足不出户做好生意。年3月6日,第一场集中展览——21FOOD线上展-添加剂及配料专场将全网开幕。本场展会将持续至3月30日,为期25天。即日起,广大商家可免费申请在线展位
扫码完成展商/观众预登记
或致电(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