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成为地图中心专家走进高中科普新编世

极目新闻记者国倩

通讯员徐晓芳

“横竖看世界,有何大不同?”4月15日下午,武汉市第二十中学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郝晓光,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起了新编世界地图的创新和发展历程,为同学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活动现场

“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横版世界地图,最初模本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年绘制。”郝晓光说,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无论以太平洋为中心的亚太版还是以大西洋为中心的欧美版,属于沿经线分割地球,适合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

但在表达南、北半球特别是其最尖端的南极洲和北冰洋时,会产生巨大误差。这不仅让公众有错误认知,更使一些专业领域的应用受到影响。

活动现场

郝晓光说,在竖版世界地图中,地球被沿着纬线“切开”了,南极洲仿佛一只正在开屏的白色孔雀,原本在世界边缘的北冰洋则成了被各国环绕的“地中海”。它们与以亚洲和欧洲为中心的横版世界地图放在一起,使人们得以完整地观察世界。

中国造”竖版世界地图(郝晓光主编,湖南地图出版社年出版)

“世界地图有东西半球版,就应该有南北半球版。”在郝晓光看来,在横竖版4幅地图上,世界上每一个大陆、大洲,每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被完整呈现,这才能全面展现出东西南北各个半球各国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地理关系。

回忆起刚开始研究编制竖版世界地图时,郝晓光说竖版地图南北半球“怎么切”成为一大难题。他说,“切割”时,既要做到不切割某个大陆或者某个国家,又要保证时区的完整性并不容易。于是他便不断研究、实验,最终选择南纬60度、北纬15度,成为北半球版地图和南半球版地图的中央纬线。“这两幅图没有将陆地分割,也继承发展了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投影方法,与之前的地图构成了完美的系统。”

于是,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郝晓光创新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应运而生。据介绍,十多年来,这种由我国科学家绘制的地图已经在航空航天、科学考察、国防军事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郝晓光介绍,根据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年9月开通了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是北京飞纽约同类航线中最短的一条,比穿越太平洋的直线距离缩短了公里,单程飞行比跨越太平洋的传统航线减少了3个多小时。

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就以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为指示图,开展了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远洋航行。北斗系统也根据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修正了北斗卫星的覆盖范围:按照原计划,这一范围在中国的北部终止于国界,在东部则伸入太平洋——如今已由太平洋指向了北极。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争相提问,为自己刚认识的“新世界”寻找答案。在问题被一一解答后,不少同学纷纷表示,横板地图与竖版地图的结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世界的全貌及地理关系。“竖版的纬线地图打破了我们原来的认知,为我打开了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1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