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问题白送你一辆特斯拉,你是否还敢开
4月17日,晚上22时,广州增城区一辆特斯拉,除了司机之外,还载着一名乘客,途经东江大道北的时候,径直撞上了道路右侧的水泥隔离墙,随后还与另一来辆电动者发生碰撞,结果很惨烈,特斯拉上的那名乘客当场遇难。
事故原因当然还在处于调查当中,但咱们来根据报道和现场的细节推测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首先,它说的是男乘客,说明这辆特斯拉极有可能是一辆网约车,网约车司机经常开车,难免疲劳驾驶,这个时候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就难免会作为疲惫司机的不二之选,而从另一辆车的行车记录仪当中,我们也能发现,这辆特斯拉是径直撞上水泥隔离墙的,也就是说,要么是这个司机自己开车,他没有看到这块隔离墙,要么就是自动驾驶在开车,系统没有分辨出这是隔离墙,各位觉得哪一个可能性更大呢?
那特斯拉是怎么回应的呢?他们派出了工作人员,说会积极配合调查。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4月17号,通往是晚上,美国德州,也有一辆特斯拉发生了事故,两人死亡,而且,这辆特斯拉已经确定是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为什么如此确定呢?
那是因为这两名乘客,一名坐在副驾驶,一名坐在后排。
那美国警察怎么做的呢?他们四天后就发布了对特斯拉公司的搜查令,下令彻查事故,获取这次车祸的数据,你看看,美国警方的办事效率是真高,特斯拉在美国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那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在美国夹着尾巴,出了事故就老老实实的特斯拉,一到咱们中国,似乎就膨胀了,就爆发了,鼻子就朝着天上了,就不把顾客当回事了。
年1月,郑州的一名女士也是买了一辆特斯拉,才开了不到一个月,就遇到刹车失灵的情况,连撞两台车,最后也是撞上了路边的水泥防护栏才停下,好在先前的两台车消耗了大部分特斯拉的动能,等撞倒防护栏的时候车速已经慢下来,这位女士才捡回了一条命。
这位女士去找特斯拉理论。
三次调解,三次,不仅没谈出个所以然来,居然连最基本的行车记录都没有拿到,这要我说,你花钱买了特斯拉,居然连自己的车的行车数据都调不出来,而且还只有总公司能掉出来,这数据怎么这么金贵?难道有什么特殊的用途吗?这个我们在后面会仔细说道。
更可笑的是,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近期我们所有的负面消息都是这位女车主贡献的。”这意思就好像在嘲笑这位车主,嘲笑她是个跳梁小丑,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居高临下的高傲。
随后他的原话是“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就好像没把这次事故当回事,这意思好像就是说,首先,并不是我们的错,这是新产品开发所要经历的必然过程,你不能怪到我们头上,而且,我们的用户即使是被我们新开发的,不完善的产品坑了,他们其中也有90%以上的人会再次原谅我们。
在不忘“宠爱”粉丝的同时,这位副总裁还开始反咬那位女车主一口,说这位车主维权手法很专业,应该是背后有人。
这听起来就好像自己好挺委屈,是有人故意在针对特斯拉搞事儿一样。
当然,这番话自然也惹恼了绝大部分人,甚至是特斯拉自己的粉丝,甚至连咱们的央媒,这个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机构都点名批评特斯拉,它这才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
但态度依然是那个上位者,“我们与往日一样认真聆听媒体和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字里行间除了“有恃无恐”外,我看不到一点真诚的道歉。
那我们不仅要问了,这个在美国像个乖宝宝一样的特斯拉,怎么到了中国,就高这么飞扬跋扈,不把用户放在眼里呢?
“白眼狼”,我觉得放在特斯拉身上真挺合适。
特斯拉是第一个在中国建设工厂的独资外资企业,但它虽然是外资,但却被当作“亲儿子”一样。
首先是特斯拉的那块地,9.73亿人民币,亩,然由于竞拍的时候,只有特斯拉一个,所以这块地的价格只是市场价的十分之一。
随后19年,特斯拉从各大银行贷款亿,利率是基准利率的90%,也就是每年3.%,这可是只有最优质的国企才能拿到的最低利率,所以,可以说,咱们自己是拿出了满满的诚意与特斯拉合作。
那特斯拉是怎么回应我们的诚意呢?
首先是国产的Model3中搭载的芯片是旧型号,与原定申报的不相符,再者,原本承诺的“V3快充不会被周边汽车分享功率”这一条,特斯拉也没有遵守。而在美国是明确表明V3充电桩不会被分享。
实锤双标。
除此之外,在特斯拉自己统计的安全报告中,就显示,每行驶2.8亿公里就会发生一起特斯拉车辆燃烧事故。相比之下,国产新能源车则要安全得多,其发生一次燃烧事故的行驶里程高为4.47亿公里。
当然,你大可以说特斯拉这种又贵又危险的“高科技棺材”,我不买就是了,反正也没我什么事情。你要是这么想,你就错了。
别忘了,特斯拉是一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我们就拿Model3举例,它装备有8个高清摄像头,一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这其中,8个摄像头能提供度全景视觉,探测半径达到了惊人的米,不知道我说到这大家想到什么了,各位在用电子地图的时候不是也查看过想去的地方的全景图吗,那是不是周围的设施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但这可不像是电子地图会把你的脸上打码,维护你的隐私权,特斯拉的摄像头可没有打码的功能,它可是会清清楚楚地识别出你到底是谁,所以别以为自己不是特斯拉的车主就能高枕无忧。
那我们再联想到中国有几十万辆特斯拉,它们不仅在搜集它们周围建筑的信息,综合精切的坐标,街道景象数据、道路网数据、导航数据、环境影像等具有地图测绘属性的数据,把它们整合成一幅精细程度极高的地图之外,它还能识别每个周围的人的身份信息,从而不仅能模拟出这个城市的建筑地图,还有他们居民的生活轨迹。
而且由于是实地拍摄,其精准程度远远超过军事侦察监视,毕竟美国的U2,黑鸟侦察机那都是没办法飞到我国领空侦察的,而特斯拉就能大摇大摆地开到你家门口,实时监测路过它的所有行人,只要它还有电,它就不会停止。
那当这样一张精确到极致的地图绘制出来之后,它的价值当然不言而喻,尤其是绘制它的人姓“美”。
那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不妨再进一步畅想,比如,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美国就已经收集到了各个主要城市的重点科技企业,金融企业,重要人士的家庭地址,各个主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为精确打击做好了准备。
当他们大举进攻的时候,他们也会知道那一栋房子最容易坚守,那一栋房子最坚固等等,而且,别忘了自动驾驶这个功能,比如,可以设定一个自毁程序,让几十辆车据撞击一条特定的运兵铁路,或者堵塞一条可以改造成飞机场的高速公路等等,而这一点点积累的劣势就有可能成为一场战争的胜负手,不是有个寓言故事是这么说的,
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
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
失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
丢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所以,咱们国家,还有邻国俄罗斯,都有这么个规定,那就是不许让特斯拉这种具备摄像头的车辆进入一些敏感真实时军事的地段。
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特斯拉对于周围事物检测的能力,而对于那些能买得起特斯拉的精英们来说,特斯拉也没打算放过他们,国外一黑客大神,也就是那个封号为“绿神”的黑客,黑入了特斯拉车的车内摄像头,并顺利地提取出了白天和黑夜两段拍摄画面,画面清晰度,连马斯克自己都感叹:居然如此清晰。
那特斯拉是怎么回应的呢?
他们说,这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动驾驶车主,在测试过程中的行为和注意力保持情况。
并且强调,驾驶室的摄像头目前在北美以外的市场并没有激活,即使在美国,车主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开启使用,并且还说特斯拉配备了全球领先安全等级的网络安全体系以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觉得它说得“滴水不漏”。
但我感觉也挺好笑,那些精英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反过来全都给了国外不说,还搭上了自己的隐私,甚至是背后可能泄漏的公司的战略机密和自己的银行卡,你说他们图什呢?
咱们有话说回来,特斯拉,这三个字一提出来,我们能联想到的,首先肯定有“自动驾驶”。
但这里有个问题,你看像顶级的科技巨头,谷歌,还有咱们的华为,百度,你说他们就没有开发自动驾驶吗?再想想,通用,奥迪,奔驰,宝马,哪一个不是几百年的老牌企业,这年销量都比特斯拉强,他们的科技也够发达,但我们怎么就没听说过这些车企推出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呢?
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那就是,这些大车企知道自动驾驶的难度和风险,他们不愿意过早地推出一个不成熟的系统驾驶技术,那是对自己用户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利益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这些科技巨头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甚至,他们用的设备还要比特斯拉本车上用的街景识别的设备还要先进且昂贵得多。
我们拿谷歌举例子。
就它车顶上的一个激光成像雷达,它就价值50万人民币,能够扫描°全景,你看,就光光这一套设备,就比一整辆特斯拉要贵,这还不算完,自动驾驶车辆是依靠卫星进行定位的,而一旦遇到没有卫星信号的时候,自动驾驶也就废掉了,而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就不能依靠“卫星制导”而需要依靠“惯性制导”,这也是核动力潜艇在穿过北冰洋的时候所用到的技术。
这光光这一个设备,也需要50万人民币,它能做到什么程度呢?大概你能持续在没有GPS信号的情况下,行驶20分钟,这20分钟所积累的总误差不超过0.5米,这样的精确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但就算是这样,谷歌也没有推出自己的成熟的无人驾驶系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无事故里程没达标,也就是说,谷歌想要做的,是一种能让人上了车就能安心睡觉,一觉醒来就到家的这种程度的无人驾驶系统,而就算是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没有推出自动驾驶系统,也就是说它们还没能把它完善,那就更别说特斯拉了,其实,我更愿意称特斯拉的为辅助驾驶而不是无人驾驶。
而这种程度的无人驾驶系统,是不适合开放给个人车主的。
那为什么特斯拉开放了自动驾驶?那就是因为,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海量的数据来完善,我们之前说的谷歌是怎么做的?他们是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开着他们的实验车在路上跑,收集数据。
这样做有好处,就是安全,但也有坏处,那就是整个技术成熟的时间会非常长。
而特斯拉作为一个“年轻人”,马斯克作为一个“科技狂人”,它根本等不了那么久,它不可能按部就班地等个7-8年,等待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再推出,这不符合马斯克的战略。
所以,我估计特斯拉开放“辅助驾驶”这项功能给个人车主,也是想借机收集驾驶数据,尽快完善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但其中的风险需要所有特斯拉车主承担。
马斯克不是说年启动火星移民计划吗,我总有感觉,这次火星移民计划不只是计划会推迟,而且整个计划或许也不会一帆风顺。
我们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生出一个没有说出口的疑问,那就是,既然特斯拉又是刹车有问题,又是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他们的高官对于消费者还是一脸的高傲,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会买特斯拉?
这就有点像十年前,苹果的IPHONE4s,当时很多年轻人,不也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就为了在发微博的时候,上面显示,来自IPHONE4S,不都为了这点小小的虚荣心?只是,iPhone不像三星那样会炸,但特斯拉是真的会“火”。
那为什么历史会惊人的相似呢?
我觉得一位哲学家对艺术的定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艺术?
回答:它不仅是对美学的心理学,更是对地位的心理学。
那些买特斯拉的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特斯拉造型很科幻,而是,特斯拉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能象征着他们比那些收入比他们低,品味比他们低的人更有地位,而能体现自己比他们更好一等所带来的优越感,正是这些精英的“快感”。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特斯拉也算得上是有钱人的“极乐天堂”。
但我们还是要回到对我们广大老百姓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问题上——自动驾驶。
说句实话,自动驾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是国家战略,是科技巨头竞争下不可避免的产物,就像核电站,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第一次出现在咱们视野中一样,也是一个会引起无穷争议个质疑的技术。
我也清楚地明白,作为一个老司机,有很多很多的人是很难接受自动驾驶,甚至是更加未来的无人驾驶,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大家不信任它,觉得它不安全。
但我也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你现在打开地图,搜索目的地就能看到自动驾驶的选项,未来的脚步真在一步一步像我们靠近。
无论我们接不接受它,它都在完善,都在变得更加可靠,所以,我好奇的是,如果有一天,如果无人驾驶真的已经成熟到我们上了车就能睡觉,已经很安全了,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依旧坚守自己的决定,不去碰无人驾驶,不去按下无人驾驶的按钮,还是相信科学,拥抱这新的技术,拥抱未来生活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