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门街道摆四桌年代菜,带居民穿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www.xxzywj.com/年代的菜团子、窝头,年代的大鱼大肉,年的洋快餐和异域美食,年代的轻食和养生餐……改革开放40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餐桌上的变化也是其中之一。23日,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内务社区举办“邻里40载”主题活动,通过4桌年代菜,居民们共同回味了“餐桌上的40年”。窝头、菜团子、西红柿酱、炸麻花、华丰三鲜伊面、炒肝、土猪肉爆干葱、开花馒头……走进内务部街胡同27院,朝阳门街道社区文化生活馆,大北房里摆着四张桌子,桌上摆满了菜,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像吃自助餐一样挨个品尝。这四桌菜有讲究,每张桌上都有一个桌签,写着“年代菜品”“年代菜品”“年代菜品”“年代菜品”。第一桌展示的是年代北京人家的餐桌。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物质相对匮乏,工薪家庭的餐桌上离不开老三样:白菜、萝卜和土豆,还有家家户户常备的西红柿酱。“那时候兜里还不富裕,吃饭喜欢盯着能吃饱的,还喜欢囤蔬菜,把西红柿做酱存着。”居民于阿姨说,“现在谁还做西红柿酱啊,吃新鲜的多好!”华丰三鲜伊面那个时候特别抢手,泡一碗方便面就算吃好吃的了。很多叔叔阿姨一进门看见这桌,都争先坐下。到了年代,粮票不再按人头供给,菜品丰富起来,下馆子成了家家户户的饮食调剂,肉蛋禽类成了餐桌上的常见菜色。红烧肉、咕咾肉、葱爆羊肉、京酱肉丝、黄焖带鱼、义利大果子面包、北冰洋汽水……年代,北京人的餐桌开启了“大肉”时代。“年以后生活条件开始好了,就喜欢买肉吃,什么咕咾肉啊、红烧肉啊,炒菜都要多放两块。不过那会儿带鱼还是有点舍不得!今天这桌上有,在当时可就是大餐了!”居民刚叔说。居民康奶奶从年代的桌前走过,摇了摇头没敢坐,“我血脂高血压高,这桌肉太多啦!”披萨、全家桶、意大利面、水煮鱼……千禧之交,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料理、品牌快餐走进百姓生活,网罗美食尝鲜异国风味成为饮食时尚。桌上一盆水煮鱼,勾起了大家共同的回忆:“那几年特别流行吃水煮鱼,吃一顿正宗的水煮鱼,要排队两三个小时的队呢!”牛油果鲜虾藜麦沙拉、生菜雪梨香蕉牛奶汁、香煎鸡胸肉、小葱拌豆腐、银耳羹……到了年以后,物质生活的富足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饮食健康,轻食成了时下的首选,牛油果、鲜虾、三文鱼、有机果蔬汁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菜单头条,低油低盐是主流,养生餐最火爆,人们开始变着法儿的琢磨减肥。看了这桌菜,康奶奶果断地坐了下来。“从单纯地只为填饱肚子、过节偶尔才能吃上一顿肉,到今天提倡营养、新鲜、健康的饮食方式,改革开放40年来,从米袋子到菜篮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餐桌是一个缩影。”内务部社区负责人表示,“邻里40载”活动分40年图片展和“餐桌上的40年”两大板块,居民共同参与,收集老照片、商量年代菜谱,由社区提供经费,大家一起制作年代美食。活动既拉进了邻里关系,通过40年的鲜明对比,更增强了居民们的幸福感。来源:北京日报于丽爽编辑:付善元
上一篇文章: 老品牌密谋回归找投资人聊融资同花顺财经 下一篇文章: 老照片八十年代初,生活在北京的外国家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