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水为什么那么贵国货崛起为什么轮
前段时间,乘着李佳琦带货花西子“塌房”的东风,很多近乎销声匿迹的国货品牌,迎来了“泼天的富贵”,许多老牌国货诸如蜂花、郁美净、白猫、活力28等迎来了又一春,并以其质优价廉的定位,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交口称赞。“国货崛起”的盛况,让很多消费者和普罗大众无比振奋。
不过,这波“国货崛起”的大好形势下,却鲜有见到国产汽水的身影。上半年,武汉二厂饮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直播宣布,“武汉二厂汽水重塑启动”,要将其生产的国产汽水定价1.99元,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市场地位发起挑战!时至今日,并未掀起多大的浪花。毕竟,1.99元的价格确实美丽,可其毫升的容量就有些不美丽了。
归根结底,国产汽水始终无法和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掰手腕,始终还是价格过高。一瓶可乐零售三块钱,大多消费者觉得还是可以的,有时候超市活动2L大瓶的可乐也才五六块钱。可是一瓶北冰洋、大窑啥的却要卖五六块钱。虽然这些国产汽水是很多人的儿时回忆,可是,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了所谓的“情怀”买单?固然,消费者应该绝大多数是愿意支持国货的,但拿消费者当韭菜割就不合适了。
年,在我国,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是32.7%,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是59.5%。两大巨头占据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超九成的份额,压得一众国产汽水喘不过气。不过,在上世纪在八十年代,中国的饮料市场,还是国产汽水占据了大半天下,北冰洋、天府可乐、崂山可乐、冰峰等一众国产汽水品牌,百花齐放,可以说是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可惜好景不长,之后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很多国产汽水,诸如北冰洋、天府可乐、崂山可乐、亚洲沙市等品牌,都曾先后被外资收购或者合资过,这其中,基本少不了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身影。
之后,很多国产汽水品牌要么破产倒闭,要么销声匿迹,最终日渐式微,活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好在,其中一些国产汽水品牌,依旧艰难存续,还有一些,选择了另起炉灶,这让国产汽水虽然没有太大生存空间,好歹还能有些许画面。
可是,这么多年,国产汽水为什么始终无法崛起?原因无他,一个字:贵!这些国产汽水的定价,最低几乎都是三元以上,六七块钱是常态。对于消费者来说,汽水最重要的无非两点,一是口味,二是价格。虽说众口不一,但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口味上国产汽水并不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有多大优势。这种情况下,口味不占优,价格却翻一番甚至翻几番,国产汽水饱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不是说消费者就不愿意支持国货呢?当然不是,虽然国产汽水定价过高,可是有些消费者偶尔还是会为了情怀买单,这是很多国产汽水品牌依旧存在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这些国产汽水品牌无法崛起的重要原因,消费者可能会为情怀买单,可是绝对不会一直为了情怀买单,相比百事、可口一倍甚至数倍的价格,情怀终会消耗殆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曾经的国产汽水品牌会选择被外资收购或者合资呢?而今国产汽水的定价又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八十年代,国产汽水品牌还占据着市场的大半壁江山,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很多地方都有深受当地人喜爱的国产汽水品牌:诸如北京北冰洋、山东崂山、陕西冰峰、重庆天府、沈阳八王寺、广东华洋、武汉饮料二厂、上海正广和、天津山海关等。
为什么那时候的国产汽水地域性这么强呢?因为受到当时生产工艺限制,国产汽水大多是玻璃瓶装,厂家大多还都会回收玻璃瓶,再加上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有限,基本都是在当地售卖,所以国产汽水地域性很强,这也让那时候的国产汽水口味各不相同又各具特色,成为了当地人防暑降温的不二之选。可以说,八十年代,是国产汽水的黄金年代。
所谓“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拿过去当永久”。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可口可乐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还请了阮玲玉做广告,一度在上海等地销量极为火爆,解放后因为国际局势等原因退出中国市场。
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可口可乐立即卷土重来,各种砸钱建立生产线,在各种刊物上打广告,陆续有了一些知名度。随后年,百事可乐也闻着味进入了中国市场并落地深圳。
两大巨头在我国疯狂建生产线,极速扩张,到了八十年代末,国产汽水已经是节节败退,两大巨头总产量已经远远将国产同类饮料甩在身后。到了九十年代初,国产汽水已经是日薄西山。
很多国产汽水品牌不想坐以待毙,哪怕明知是引狼入室,也只能引进外资合作经营以求存续。可是,无论是合资还是收购,美国人可不是为了帮助国产汽水发展的,他们觊觎的,不仅仅是国产汽水的销售渠道,更是整个市场。于是,这些国产汽水被收购或合资之后,大多销量断崖式下跌,最终要么被雪藏要么直接停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些曾经的国产汽水品牌想要夺回自主经营权,又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谈判或是国际官司,大多最终不但要赔钱,还要承诺数年内不得生产汽水,好在磕磕绊绊之下,总算是拿回了经营权。
时过境迁,直到过了“承诺期”,这些拿回了经营权的汽水品牌,有的还重新注册了新商标,比如重庆天府可乐、武汉二厂汽水,近些年才正式独立面向市场销售。
这些重返大众视野的国产汽水品牌,无论是口味还是价格,并没有任何的优势,但是不得不说,依靠所谓“情怀”,起初确实收割了一波,可是却没有多少来自于消费者的正面反馈。先不说口味已经跟曾经大相径庭,关键还是定价让人诟病。大家是愿意支持国货的,但是消费者拿你当情怀,你不能拿消费者当韭菜啊,动辄就是五六块钱往上的价格,这要是没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卖到十几二十块都不是没有可能。
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这些年,价格却一直维持在两三块钱,消费者也比较认可。毕竟,两大巨头竞争激烈,一家涨价,另一家就会见缝插针抢市场,而且我国的汽水市场太过庞大,完全可以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两大巨头之间这样的竞争,价格也维持了下来,消费者自是乐见其成的。
而国产汽水动辄五六块往上的根本原因,还是生产成本较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要高。相比两大巨头,国产汽水无论是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效率都差距过大,这也导致原料成本比两大巨头高很多,如果跟两大巨头一样定价,必然是亏本的,再加上产品销量有限,必须要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根本无法走薄利多销的路子,所以只能定价五六块往上。
而两大巨头呢,除了生产成本、原料成本低以外,还占据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完全可以薄利多销,市场够大,一瓶赚个一毛甚至几分都能接受。
话说回来,虽然国产汽水定价高有其苦衷,但是,作为消费者,抛开情怀,对于汽水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价格和口味,显而易见,这方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总之,消费者可以为情怀买单,可是情怀总会消耗殆尽,不可能一直为情怀买单。我也想支持国产汽水,可是奈何心有余而钱不足。对消费者来说,不是国产汽水买不起,实在是可乐更有性价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