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有雪糕刺客和雪糕侠出没
1
热热热
7月7日,小暑。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了,西安等地气温已经直逼40度。有非洲友人说,来到中国才体验到真正的夏天,中国太热了,要回非洲避暑去。
也有不少非洲人说,他们是来到中国后才变黑的。
你看,一位非洲人委屈地展露自己被晒黑的手臂,上下两节有着明显的色差。
▲非洲球员来中国后,被晒得更黑了
在炎热的夏天里,吃到一根冰棒、雪糕或者冰淇淋,那真是美味,“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也不过如此吧。在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还享受不到呢。
2
“雪糕刺客”与“雪糕侠”
这个夏季,“雪糕刺客”让雪糕也上了热搜。最近,看到了两则跟雪糕相关的新闻。
6月30日,四川成都。
一男子带着女友去买雪糕,到店后男子点名要“雪糕刺客”。店员问要几个,一旁女友赶忙劝阻认为太贵不值得。男子不听劝阻,说要10个。
这时,正在拿雪糕的店员反应亮了,她竟然劝阻男子换一个买,认为太贵没必要,并把本来已经拿出来的雪糕又放了回去。
男子悄悄问店员:你这样做,不怕老板知道吗?
店员说:我是来做暑假工的,过几天就去读书了,不怕老板。
男子爆笑:你这是在整顿雪糕市场啊。
雪糕刺客,专指那些隐藏在广大雪糕里,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当你去付钱时,会用它的价格往你心口上刺一剑的雪糕。
这位女店员,阻止了顾客买高价的“
夏日高温,有“雪糕刺客”和“雪糕侠”出没!xuegao”,所以网友亲切地称这位女店员为“雪糕侠”。
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雪糕冰激凌变得这么贵了!
“雪糕刺客”,最早出现在、罗森等连锁超市中,因为冰柜上没有标清雪糕价格,导致顾客以为雪糕还是几块钱,结果结账的时候傻眼了,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雪糕,动辄二三十。
在网购平台上搜索,几口就吃完的冰淇淋,多块钱一小盒。
看下销售量为0,我也就放心了,人傻钱多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抖音上一个视频:两个男生走进小卖部,随手拿了两根雪糕,一结账竟然要37块5毛,顶着“社死”的压力重新换了两根,结果更贵,要45块大洋。
在微博搜“雪糕”,争先恐后蹦出来的热搜话题却是“当代雪糕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东北的雪糕价格有多便宜”……一片吐槽声中,人们开始怀念自己失去已久的雪糕自由。
机智的网友总结了一点经验:名字不认识、从来没见过的雪糕最好不要碰。
好不好吃不知道,但是真的贵。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但还是给了你一根雪糕。不过,越贵的雪糕降温效果越好,毕竟还没吃呢,心就凉了。
有人要应聘暑假工,专门提醒顾客哪些雪糕是超过5块钱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位打暑假工的小伙伴,也算是“雪糕侠”了吧。
3
“雪糕刺客”:卷到天价,品质离谱
不过,不要以为花了大钱,买到的都是好东西。
这是我要说的,最近看到的第二则新闻。
7月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某知名品牌雪糕,31℃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官方回应:固形物高,仅使用极少量食品乳化增稠剂。
大家知道,我们以往吃雪糕,从冰柜里拿出来后,打开包装,十分钟左右就慢慢软化了。这个在31℃下,1个小时不化的雪糕,还是知名品牌,接近20块钱一根的呢。
不过,高温都不化的雪糕,吃到肚子里,我还真不放心。
千万不要被“一毛五”的外表迷惑住,其实它卖6块。
国产雪糕天花板,块一盒的Z薛糕,看起来像是冰冻切糕。
5A级景区纷纷模仿故宫也推出了价格不菲的雪糕。连茅台也推出“茅台冰淇淋”,售价59元和66元。售价66元的两款冰淇淋中,都添加了2%的53度贵州茅台酒。上线当日,51分钟卖光了4万多件。
冰淇淋市场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其中份额排名前五的冰淇淋品牌依次为:伊利、梦龙、可爱多、蒙牛、五丰,中国雪糕行业正在往品质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中高端领域。
但另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雪糕刺客”真的值得吗?
“刺客顶流”Z薛高,真的像他宣传的一样高品质吗?不是所有舌头都能敏锐地感知出鸡汤和鸡精的区别,但Z薛高不怕你吃不明白,在循环播报的带货广告里,所用原料的祖籍至少重复三遍。
“日本抹茶”曾经是冰品界的天花板,现在Z薛高告诉我们:格局小了,抹茶我们只用日本最好的“薮北”种,纯手工研磨,一口能吃到抹茶颗粒的那种。
语文学得好还是好处的,比如“爱尔兰陈年切达干酪”、“加纳A+极纯黑巧”等,加了这些定语之后,就一根雪糕,你想卖多少钱就可以卖多少钱了。
这串唐僧念经似的超长定语,能给买家和卖家双方营造一种在米其林餐厅点单的感觉,钱就花值了。至于雪糕的味道有没有更好,没有人会关心。
直到年,Z薛高涉嫌虚假宣传被上海市监管部门处罚,它才终于改掉了这些“毛病”,绝口不提原材料了。
同理,还有双标的M龙,国内外配方根本不一样。
国内版M龙冰淇淋巧克力外皮下的冰淇淋是“大比例植物油”,只有少量的奶粉,因此只能称为“植脂型冰淇淋”,而其在欧洲生产的梦龙却是牛奶制作的。
4
雪糕的记忆,属于我们每个人
雪糕,本来就是寻常老百姓都消费得起的东西。
年,俄国籍犹太老板开普斯,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开起了饭店,起名马迭尔。这个饭店在当年是远东闻名的顶级大饭店,溥仪、宋庆龄这些名人都在这吃过饭、打过卡。
开普斯老板也没有忽视人民群众,他在饭店门口专门设了一个甜点摊,卖价格亲民的马迭尔冰棍。
一般的老百姓,很少有机会穿着正装,到装修华丽的餐厅品尝一下西式大餐,但就路边的小摊上买一根马迭尔冰棍,也是一场味蕾盛宴。
▲昔日的洋货,如今的中华老字号
你看,即便在一百多年前,雪糕在中国也是亲民的,接地气的。
上海是中国雪糕的先锋地。
年,美国商人海宁生引进美国冷饮设备到上海,在上海生产冰淇淋。当时正好迪士尼推出了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雪糕厂商在冰淇淋包装上印上了七个小矮人的图案。
“集齐七个小矮人,可以兑换一个白雪公主”。这谁不买啊?集五福可以抢红包,这些玩法,都是一百年前玩剩的了。
年,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雪糕行业。老冰棍应运而生,配料基本上全都是糖精兑水,但对当时的人来说,这是辛苦日子里为数不多的甜蜜滋味。
年,伊利成立冷饮部开始研发中国本土雪糕,于是就有了便宜卫生的小冰棍,可以和朋友分享掰着吃。
还有大头火炬,上面是火炬形状的奶油带一层巧克力脆皮,下面是蛋筒。
光明牌盐水棒冰曾经正如日中天。
光明还有一款经典产品“三色杯”,白色是香草味、粉色是草莓味的、棕色是巧克力味的。这款“三色杯”,现在我们还经常吃到呢。
以前,因为国内还没有冷链物流,全国各地的冷饮都是自查自销,形成了地域性的冷饮品牌。
广东人最喜欢的雪糕“五羊牌”。
北京人最喜欢的“北冰洋”。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雪糕逐渐消失了。如果不是网友一句“求求你涨价吧,这样我们就能吃到光明冷饮了!”的扎心呐喊,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光明冰砖在它的大本营上海,甚陷入到在便利店完全消失尴尬境地。
因为光明冰砖整整有17年没有涨价,3块钱1个的售价,让它的利润率太低,根本无法进入便利店。取而代之的是“雪糕刺客”。
诚然每个行业都需要高端货,但是高端需要对得起品质,“雪糕刺客”为什么受人诟病最大的原因在于——口感和价格不符,名不副实。
打着国货情怀的雪糕,为什么只能在中国成“网红”?看看早些年逐渐粥化的奶茶,现在还有人喝吗?流量红利总有散尽的那一天。希望有一天,中国本土的“雪糕刺客”可以卷去国外,让老外也尝尝什么是真正的雪糕。
在雪糕即将迈入80元大关的今天,我们却仍然在怀念5毛小布丁带来的简单与美好。
这不正说明无论包装如何华丽,雪糕首先是给人吃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