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北冰洋ldquo最后的冰

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北冰洋的海冰区在快速缩小,目前的面积还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

格陵兰岛以北和加拿大海岸的万平方公里地区被称为“最后的冰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地球的未来》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将在2年消失。

北冰洋地区

据中国新闻网10月14日报道,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地球的未来》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由于全球变暖,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在年之前减少,那么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将在2年彻底消失。

“最后的冰区”是指格陵兰岛以北和加拿大海岸的万平方公里地区。该论文介绍道,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北冰洋拥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虽然夏季海冰会融化,但到了冬季,北冰洋仍然会重新结冰。然而,这种生态系统正在慢慢消失,这与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有关。

回顾其历史,研究人员表示,北冰洋的大部分表面都结冰,据预测,即使气候变化,北冰洋冬季仍然会结冰。但在夏季,海冰会融化,出现开阔的水域,风和洋流将浮冰带到很远的地方。这很可能会持续十多年,并带来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这里硅藻繁盛,有许多海豹和北极熊。

然而,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中叶,这种生态系统将慢慢消失。乐观的看法认为,如果碳排放在年之前减少,一些夏季海冰可能会无限期存在,但厚厚的北极冰将成为历史,只存在一米厚的“最后的冰区”。悲观的看法是,如果排放量继续上升,到2年,夏季海冰与依赖其生存的生物很可能一起消失。

研究人员预测,如果一年四季海冰均消失,整个依赖海冰的生态系统将崩溃。

研究论文合著者、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研究所的资深研究科学家罗伯特·牛顿说,如果世界在21世纪能够在遏制大气中的碳方面取得足够的进展,“最后的冰区”可能会重现生机。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要保护“最后的冰区”,就需要在整个北极地区形成其他海洋保护区。

因为北冰洋及其海岸拥有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储量和镍、铜等矿藏,随着夏季水域的开放,挖掘、钻探和开辟运输走廊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很可能会将污染带到“最后的冰区”,溢出的石油和工农业污染物现在已被确定为潜在危害。

基于此,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预测,如果人类放任碳排放量上升,到2年,北冰洋“最后的冰区”将彻底消失。与此同时,诸如海豹、北极熊、硅藻等依赖冰区生存的生物也很可能一起消失。

更令人担心的是,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极为悲观的看法:即便到年,人类成功将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只能将一些夏季海冰保留下来,曾经厚厚的北极冰终将成历史。届时,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也将面临崩溃。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事实上,研究人员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今年以来,世界各地气候灾害频发。今年6月,美国和加拿大地区都遭遇了极端热浪的侵袭,并造成了数百人死亡。8月,美国卡尔多山火在加州内华达山脉肆虐。有关报道指出这场大火烧毁了超过20万英亩土地,迫使上千名当地居民搬离家园。

除此之外,同样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包括暴雨、洪灾在内的各种极端天气,相继袭击了包括中国、德国在内的多个北半球国家和地区,洪都拉斯的村庄被夷为平地,孟加拉国的庄稼被毁。牛津大学研究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奥托甚至直言,越来越多的人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死于极端的天气。

而早些时候,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曾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发生的气象灾害是上世纪70年代的5倍,经济损失为当年的7倍以上。世界气象组织秘书佩特里·塔拉斯则大胆预测,“由于气候变化,我们也许会看到更多极端气候,而这种气候的负面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下去。”

讽刺的是,面对联合国以及科学家敲响的警钟,一些国家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反而“污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了比发达国家更多的碳排放量。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更是在参加“彭博新能源财经”峰会时大言不惭道,他将敦促中国“尽快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坦言:“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大体需要50年到60年时间,中方却用了短短30年做到,这并非易事,需要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方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兑现我们的承诺。”

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是所有国家和人类的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实现目标。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